代理指标的思维方式
古代行军会通过埋锅造饭带来的炊烟、事后剩下的器具痕迹,来判断附近是否有敌情。
比如三国时有一个战例,诸葛亮在某次北伐撤退时,故意减少用于埋锅造饭的灶的数量,让魏国将领王双产生了蜀军不断减员的误判,从而草率追击,被诸葛亮埋伏斩杀。
类似的例子,还有“曹刿论战”里,曹刿通过齐国撤退时战车的车辙轨迹,来判断撤退的真伪。
很多时候,我们关注的对象结果,并不能直接被观察测量到。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判断。
没有事物能够孤立存在,总会有一些相关的或衍生的上下游的关联。
从这些关联入手,势必有一些是相对容易获取到信息的,那么通过这些信息就可以间接地得到我们想要的判断,加以佐证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代理指标”。
如果代理指标与目标的关联足够强,或者证据足够硬,或者类似的代理指标信息足够多,就能够增强判断的可信度。
前面举的是军事上的例子。
而代理指标的方法应用具有相当的普遍性,在商业实践、人际关系、刑事案件、自然社科学术乃至日常生活,可以说是随处可见、大行其道。
其背后的底层逻辑或者说“第一性原理”,来自于万事万物是相互关联的。因而可以借助于细致的观察、深入的逻辑推理,顺藤摸瓜,达成目标。
代理指标是一个有力的思维方式和工具武器,但凡想要善于思考的人,强烈建议练习这个方法,使之成为习惯的思维模式,往往可以找到突破口,事半功倍,取得奇效。
而不是一看找不到直接的信息、无法测量,就宣告放弃——无形中遗漏了很多本应有的机会,实在可惜。